广西民族大学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创办于1952 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 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83亩,校园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2801万元,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45万册,中外文期刊11006种。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65个普通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和6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2009年成为广西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976人,其中研究生1277人,本科生13959人,专科生1370人,预科生1305人,留学生931人。
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热心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194人,有正高职称164人,副高职称2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7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31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1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人,自治区优秀专家7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人,荣获广西高校"八桂学者"称号2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荣获"八桂名师"称号2人,荣获"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广西第八届签约文艺家4人。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重点建设研究基地(中心)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西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创新平台2个;11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进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形成了一批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平台。
近五年来,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2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门,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2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2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项目10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承担国家民委教改项目5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85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在参加的全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2006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82项,省部级课题286项,国际合作科研课题3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51项,其中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5项,国家民委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7项,国家民委社科成果奖12项,全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