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前身是建于1946年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初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改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李立三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学院建校以后,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彭真、薄一波等领导同志曾多次接见学员代表并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1954年经党中央批准,学校从天津迁至北京,刘少奇同志亲自审定学校校址,并在全国首创劳动经济专业,为工会系统和政府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培养了最早一批劳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当时全总干校与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并称为全国三大干部学校。“文革”期间,学校停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全面恢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倪志福同志兼任复校后的第一任校长。从1978年复校至1982年的五年多的时间里,干校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3期,培训学员5580人,为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工运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会工作专门人才。
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全总干校正式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开始面向工会行业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陈云同志亲自为学院题写校名。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至1991年,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人高等院校。1992年,学院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成人高等教育劳动模范本科班学生, 1997年,学院开办函授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生,2000年起受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的委托并经国家教育部特批,为香港工会联合会和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及其他社团组织招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成人专科学生。
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国工运学院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成人高考院校,并成为全国工会干部教育的最高学府和中国工运理论的研究基础。1991年在北京市组织的成人高校综合评估中,学院荣获北京市第一名,并被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学院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先进学校”,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成人高校示范校”的称号。
2003年5月,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工运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院的自身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改转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